新平县人民政府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adminadmin 招商加盟 2024-02-13 20 0

  县十四届人大四次

  会议文件(十)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曹仕祥

  (2006年2月17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

  一、“十五”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功防控非典、禽流感疫情,战胜“6・2”洪灾、“8・14”特大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积极应对和有效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全面完成了“十五”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县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五”末,完成全县生产总值19.66亿元,全市排行由“九五”末的第九上升到第四,年均递增23.1%,比“九五”时期快12.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7310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4.72亿元,年均递增27%,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8.9%,比“九五”时期快37.6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7.5%,比“九五”时期快1.4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3.15亿元,年均递增2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由全市排行第四上升到第二,年均递增18.3%,比“九五”时期快7.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由“九五”末的44.1:28.2:27.7调整为23.1:47.2:29.7,二、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一产业,三次产业排序由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实现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后劲增强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调整为41.9:58.1,经济作物比重比“九五”末提高6.1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云新”白糖、“高原王子”冰糖橙等7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A级认证,“平宝”藕粉、“诚义”荔枝等8个产品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

  完成农业综合开发1.97万亩、土地开发复垦3.56万亩、烟区水浇地建设4.01万亩,改善蔗地条件1.42万亩,净增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完成平掌特困民族乡综合扶贫和建兴乡建兴村整村推进项目,顺利实施扬武镇丕且莫村扶贫项目;解决农村3.28万人饮水困难;“8・14”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得到落实,取消除烤烟以外的农特税,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减轻农民负担1046万元;发放水稻良种补贴103.5万元,兑现退耕还林粮食补助1035万公斤、现金补助1213.83万元;争取各类财政扶贫资金2895万元,滚动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437万元,解决了9860人的温饱问题,巩固了1.07万人的脱贫成果。

  (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圆满完成云新公司、鲁矿集团等所有国有企业、供销系统和糖果厂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云新公司在全省制糖企业中第一家实施民有民营改革并获得成功;引进仙福集团参与鲁矿集团改革成为典范,实现了省外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与新平资源优势的有效结合。县乡机构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科教文卫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通信、电力、农村金融等改革取得突破。

  成功引进昆钢、云铜、云电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快矿产、水能资源开发,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累计引进县外国内合作项目75项,合同利用资金3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66亿元。仙福集团、长秀服装厂等5家企业取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出口创汇实现“零”的突破,累计完成126.8万美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基础设施日渐改善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县域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拉动了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比“九五”期间的19.8亿元增长69.3%,年均递增27.1%。

  水利设施不断改善。完成平甸河水库、他拉河水库等1249件水利设施建设,建成小水窖2.41万口,全县水库、坝塘总库容达1.32亿立方米,比“九五”末增2500万立方米,全县水利化程度达59.4%,比“九五”末提高3.9个百分点。

  电力建设步伐加快。引资开发小水电站9座、设计装机容量9.38万千瓦,建成投产3座、新增装机容量1.8万千瓦。完成大开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启动斗戛220千伏、南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和三江口电站前期工作,架设110千伏、35千伏输电线路;城网改造和二期农网改造顺利完成;“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新增公路里程,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完成省道218线三江口至马鹿塘、恩水公路新平段和公戛线县城至新化段油路建设,铺筑马平路、水者路等4条弹石路,公路密度达/百平方公里;村民小组通公路率达95.9%,比“九五”末提高3.9个百分点。

  (五)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造林31.83万亩、育林5.51万亩,有效管护森林4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5%,比“九五”末提高4.1个百分点。推广利用沼气、水电等清洁能源,坚持烟区烤煤补助,建成沼气池2.56万口,农村节柴改灶1600户,农村沼气普及率达35%。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建立疣粒野生稻原生地保护区,完成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地确权和划界。开展小流域和地质灾害治理,完成水土保持治理12.8平方公里,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个。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南恩公司、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和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铜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按照建设山区园林城市的总体构想,修改完善县城和乡镇集镇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县城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道路、公共绿地。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生活小区8个,建成体育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新建河滨公园和花山公园,扩建小花园、桂山公园和龙泉公园,县城公园已达5个;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试运行,实施新平大道、平甸河县城段、河滨路等路段绿化亮化工程。县城面山绿化和管护有效实施,县城及周边生态环境逐步优化。加强城市管理,整治县城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拆除县城违章建筑,大坝山公墓建设顺利推进,县城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山区园林城市建设初现雏形。戛洒镇被列为全省20个重点小城镇之一,成为全省小有名气的工矿区和旅游小城镇;县城及戛洒、扬武“一城两翼”建设取得成效,全县城镇化水平达22.8%,比“九五”末提高7.8个百分点。

  (六)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完成科技培训146万人次,引进新品种138个,完成工业技改项目7个、农业科技示范样板68个,科技贡献率达39.6%。

  初步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新建校舍6.88万平方米,排除危房2.93万平方米,新增民办幼儿园21所,合理撤并校点135个;享受“三免一补”学生达2.67万人;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9.73%和99.24%以上。

  成功举办中国云南・新平花腰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新平傣族人生礼俗”项目已申报到文化部;创作文艺作品1563件,广场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建成“新平网”、“花腰傣网”等18个网站;连续3次承办国际公园定向赛;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42枚金牌;新平藉青年王晓福在第十二届残奥会上夺得3金1银1铜,并打破3项世界记录。

  完成13个村卫生所“一无两有”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大楼、中医院住院大楼、县医院传染科、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8个卫生院综合楼建设,新建私立医院1家。推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3695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工伤、生育、医疗、失业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达96%以上;累计发放农村低保粮225.、城镇居民低保资金1337.5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590个,实现再就业2598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有效开展,累计培训4000人次,有组织向县外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472人,是“九五”期间的3.7倍。

  (七)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制取得进步

  以推进依法行政和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与协商,坚持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修订完善并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政府行政效能提高;“四五”普法深入开展,信访工作扎实有效并获市级一等奖;健全联防联调机制,认真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加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和各类犯罪活动;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在全市率先实行安全生产“黄牌”警告制;抓好政府廉政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严肃查办违纪违规案件。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9.66亿元,比2004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增24.5%;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6.0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0.7%;农民人均纯收入2688元,增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9元,增12.6%;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6.74‰和2.2%。2005年,是我们战胜50年罕见干旱以及各种困难,全面完成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为“十五”划上圆满句号,为“十一五”再创辉煌奠定良好基础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主要表现是:

  财税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理顺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和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铜矿税收征收关系,加大零散税源监控和征收力度,将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和仙福公司交通运输营业税纳入新平征收。实现财政总收入3.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净增5571万元,在2004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

  产业建设成效明显。矿产采、选、冶规模和效益大幅提高,小水电开发步伐加快、电力网络日趋完善,矿电产业发展成为第一支柱产业;蔗地条件不断改善,蔗糖产业稳步提升;烤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烟农收入超过亿元;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现产值2.5亿元;花腰傣民族文化品牌效应凸显,旅游产业逐渐升温。矿电、蔗糖、烤烟、畜牧、旅游五大产业实现增加值9.5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8.6%。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稳步推进东菜园片区旧城改造;建成新平商城、饮食文化城,完成太平新区、江拐大田安置区公建设施主体工程和文化路桥梁建设;新平商城成为全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商贸区。完成平山路等11条主要街道整形满铺、5条街道路灯改造、4条街道行道树改种;建成花山公园,扩建县城中心广场,改善小花园池塘、小漠沙水库水质。扬武镇成为全市第三个省级卫生镇。

  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其他各方面工作也取得新进展的同时,成功举办了25周年县庆暨首届聂耳母亲节;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抓好群众最关心的8件实事;禁毒工作成效显著,被省政府评为“无毒乡镇先进县”称号;双拥工作扎实推进,获省级第七届双拥先进县称号;“无艾滋病县”活动有效开展,“平安新平”建设稳步推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花腰傣舞蹈《帕织央》获第四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金奖,小康体育特色县通过省级验收。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各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使我们更有能力又快又好地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和战略措施是符合新平实际的,是正确可行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大、县政协的支持下,全县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向政法干警和驻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新平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和分析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工业经济总量仍较偏小;农业基础脆弱,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发展难度大;历史债务较为沉重,短期内难以消化;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自然灾害隐患大,扶贫攻坚和恢复重建任务艰巨;社会问题和矛盾较多,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较为严峻;少数部门作风不实、落实不力、效能不高,一些地方和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消极和腐败现象。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知难而进,在前进的道路上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进一步打基础、增后劲、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构建和谐新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突出发展优先、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生态优先,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谐社会建设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不断开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到“十一五”末,力争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6%以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努力使人均生产总值上万元;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为目标,建设全省重要的铜铁矿石原料基地

  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矿电产业,在搞好电力、制糖和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发挥我县铁、铜矿石储量分别占全省探明储量48%和25%的资源优势,把新平建成云南省重要的铜铁矿石原料基地。

  以大红山、大开门工矿区为中心,通过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推进大红山铁铜资源开发上规模、上档次。服务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400万吨铁矿采、选及管道运输工程建设,确保2006年底建成投产的同时,为其再启动建设一条以开采二道河铁矿为主的400万吨采、选生产线做好协调服务;服务好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铜矿年产3万吨精矿含铜技改扩建项目建设,尽快实现年产精矿含铜3万吨、铁精矿100万吨;积极支持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铜矿加强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仙福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协调服务好3号炼铁高炉、1号烧结机技改扩建和50万吨线材生产线、鲁奎山深部菱铁矿开采等重点项目建设。

  力争2010年实现年产铁矿石900万吨以上、精矿含铜3万吨、生铁100万吨、钢锭100万吨、钢材50万吨的生产规模,使矿冶总产值达91.84亿元,增加值22.9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5.8%;税收7.35亿元,其中地方税收2.47亿元。

  (二)以加强“三农”工作为主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优化甘蔗生产布局,提高科技含量,做精蔗糖产业;稳定烤烟面积,提高烘烤技术,做强烤烟产业;扩大畜牧规模养殖,提高商品率,完善畜牧防疫、良种繁育、畜产品安全、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做优畜牧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到“十一五”末,种植竹子20万亩、核桃15万亩,培育林果后续产业。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科技,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普及,提高良种率,增加单产;推进农产品加工,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完善农产品销售组织和服务网络;加大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强化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力争年均输出劳动力1500人。在开发利用好现有矿产资源的同时,探索和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机制,促进山、水、地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继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以基本烟田和甘蔗水浇地为主推进高稳产农田建设,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以水源保护建设为重点,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和配套工程建设,新建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和客运站点建设步伐,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抓好村寨环境整治,开展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灶,治脏、治乱、治差的“五改、三治”工作;实施电力“组组通”工程,加快“整村推进”、“标准化综合扶贫”,加大特困人群救助力度,逐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本地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出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自我发展能力;继续清理涉农收费项目,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逐步转变生产观念、生活观念、消费观念、积累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在落实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免费入学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整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教育,加大困难学生救助力度,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加快县级医院和乡村卫生院(所)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善乡村文化站(室)设施,基本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解决村委会办公危房问题。

  (三)以打造花腰傣品牌为重点,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县

  突出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特色,以花腰傣为品牌,哀牢山自然生态、红河谷民族风情为切入点,做活旅游业,努力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县。

  树立大旅游的理念,搞好旅游布局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有机整合旅游资源,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景区提质步伐。

  加快旅游与文化的有效对结,提高旅游文化底蕴。积极挖掘以花腰傣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化古州野林为依托,以红河流域漠沙大沐浴、戛洒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为重点,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使新平成为滇中乃至全省一个更大更好的、在生态和民族风情上独树一帜的旅游目的地。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民族文化优势,配套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增强游客接待能力,规范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争取形成一个游客集散中心。培育、扶持发展旅游龙头企业,大力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延长旅游产业链,全面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力争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78亿元,把旅游业培育成富民富县的重要产业,使新平成为全省较为有名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县。

  (四)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建设山区园林城市

  围绕建设生态县的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分级控制,强化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与治理;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山区园林城市建设步伐。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加强公益林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发展生态农业,培植林果等绿色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土规划,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水源保护与涵养,坚决查处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违法行为。  

  树立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理念,做好土地增量、盘活存量的文章,探索城镇集有建设用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抓好乡镇集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构筑以县城为中心,以戛洒、扬武、漠沙为骨干的小城镇发展体系,提高集镇城市化水平,增强聚集功能,把戛洒建成功能完善的省级旅游小城镇。

  加快县城专业规划进度,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市政配套工程,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设经济适用房,适度开发中高档住房。积极引导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以各种形式参与城镇建设,推动城镇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落实户籍改革制度,放宽城镇户口准入条件,为进城农民在城镇落户、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人口总量,力争2010年县城人口达到5万人,扩大城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殡葬改革步伐,加大县城面山生态建设与保护,提升城镇品位,真正把县城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山区园林城市。

  (五)以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为根本,建设和谐新平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建设和谐新平。

  加快富民步伐,坚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缩小收入差距并重,全力推进共同富裕。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扩大城镇职工保险覆盖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公共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强化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城乡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鼓励社会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向农村延伸,保障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之间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全面推进“平安新平”建设。依法行政,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完善公共安全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搞好“五五”普法教育;强化安全生产;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有效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深入开展“双拥”和“共建”活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保障用水安全,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三、2006年主要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对于巩固和发展“十五”成果,确保“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的部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县为根本,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战略,发展壮大矿电、蔗糖、烤烟、畜牧、旅游五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果后续产业,构建健康快速发展的经济格局。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21.69亿元,增10.3%;地方财政收入1.81亿元,增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3亿元,增17.4%;农民人均纯收入2877元,增7.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8元,增6.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亿元,增8.08%;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和3.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围绕增收、减负两大任务,努力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严格按政策发放水稻良种和贫困村组包谷良种补贴,实施良种良法,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种植粮食20.3万亩;坚持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做好粮食储备。抓死烤烟田间生产的各个环节不放松,实行烟区烤煤实物补助,主攻烤房改建,提高烘烤水平,严格合同管理,种植烤烟8.3万亩,其中“红大”2万亩,完成烟叶收购1020万公斤,中上等烟比例85%以上。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广田间套种,加大蔗区水利设施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企业与蔗农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制糖企业加大对蔗农的扶持力度,稳定甘蔗面积14万亩,适时增加田蔗面积;推广良种7个,建设“高优田”5万亩。以生猪生产为重点,培育大户、增加养殖专业村为突破口,完善乡村两级防疫体系,加大防疫投入,强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抓好产销协调,发展专业协会,加快交易市场建设,提高畜产品商品率,实现肉蛋奶总产2570万公斤,完成生猪存栏22.5万头、肥猪出栏22万头。结合退耕还林、灭荒造林和矿山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扩大规模,着力培育竹子、核桃、荔枝、桔橙、茶叶为主的林果后续产业,新植竹子3万亩、核桃1万亩、茶叶1300亩,推广优质荔枝1000亩、优质桔橙1000亩;保护和开发林下资源,整顿松脂采集秩序。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力争完成,新增耕地。严格项目管理,完成平甸、新化、老厂三个主烟区53件基本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第二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沼气池4000口,推广节能灶400口。加大蔗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甘蔗生产条件,完成老厂罗腊大沟等8件甘蔗水浇地工程,新增水浇地蔗1.97万亩。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建管并重,实施《新平县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发动群众抓住冬春有利时机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村道路管护,不因管理维护不到位而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继续实施扬武丕且莫扶贫攻坚项目,完成平甸丁苴丫口小组搬迁建设。

  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工作,采取政府补助、群众为主、规划先行、整村推进的方式,实施村寨环境整治,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注重村庄安全,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改善农村饮水、住房、道路、村容村貌和通信、电力、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引导和帮助农民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乡村财务公开、债权债务管理、资产台账等制度,规范集体经济管理。引导农村抵制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提倡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健康生活方式,努力解决农民增产增收不致富、没有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开展“阳光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二)以矿电业为重点,扩大工业经济规模

  树立“矿电兴、新平兴”的思想,围绕建设全省最大的铜铁矿石原料基地目标,促进矿电结合,做大矿电产业,进一步夯实工业强县基础。

  配合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完成400万吨铁矿采、选及管道运输工程建设,加快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铜矿年产3万吨精矿含铜技改扩建项目建设;服务好年产40万吨氧化球团烧结生产线建设项目,确保年内建成投产。全力支持仙福集团加快技术改造和提高产量,协调服务好50万吨线材生产线、3号炼铁高炉、1号烧结机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建设;加快鲁奎山深部菱铁矿开采,整合铁矿资源,满足仙福集团生产需求。启动二道河400万吨铁矿采、选项目前期工作和比里河煤矿勘探工作。

  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鼓励支持大企业兼并、收购、整合小矿点。加大财政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力度,探索与强势企业合作勘探空白区域矿产资源的路子,充分挖掘县内矿产资源潜力,增加接替资源储备,为矿冶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提高政府依法市场处置矿业权的比重,提高矿产资源在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中的贡献率。

  协调服务好已签约或达成建设意向的南恩河、十里河、丫味河电站等项目建设,配合中水集团做好三江口电站的前期工作。支持云新公司进行糖浆上浮工艺改造和南恩公司实施碱回收项目;力争产食糖7.2万吨、浆板纸8300吨。坚持抓大不放小,引导中小企业树立创新意识,加大技改投入,支持华兴食品公司、云南长秀服装厂和龙泉茶厂抓好技改项目。

  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2.6亿元,增1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8.2%、12%、9%和8.3%以上。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积极引导社会各类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设施使用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完成清水河水库、漠沙淌水箐水库除险加固和金厂河戛洒段、者竜洪水箐河道治理;建成老厂太和至转马都大沟等一批节水灌溉及建兴帽合、戛洒大田、腰街纸厂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抓好扬武三岔箐和旧达莫水库续建;做好他拉河水库验收准备工作。

  加快大春河一二级、挖窖河二级、那板箐、南碱河一二级6座小水电站建设;支持云电集团搞好斗戛220千伏、南恩110千伏输变电、电力调度大楼、西部农网第三批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启动“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完成平田水泥路,大槟榔园、黑查莫弹石路建设及仁和公路改扩建;抓好戛洒、漠沙、水塘客运站建设;启动费贾至峨山亚尼、戛洒至南蚌弹石路、新化至大红山路面改造及平掌客运站建设,改建戛洒江大桥;做好水塘至元江、新平至临沧二级公路前期工作。

  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改造有线电视光缆,争取立项实施县城双向网络改造。

  (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

  建立健全“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富民”的机制,盘活存量土地,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城市建设和管理,扩大城市容量,提高城市品位。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城至龙泉公园的道路通达条件,使龙泉公园与城区融为一体,实施花山公园绿化工程;完善提升新平商城功能,完成太平新区、江拐大田等小区的配套设施扫尾工程,启动民族文化广场建设。完成新细路县城段北侧截污管网工程建设,做好垃圾处理厂项目申报工作,合理增设公厕和生活垃圾投放点,提高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抓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增加绿化面积,强化县城面山管护。

  建成戛洒建筑建材、水塘牲畜交易等专业市场,抓好新化农贸市场续建,启动建兴双沟街集贸市场和戛洒滨江公园建设;完善老厂、者竜、水塘和建兴集镇供水工程;加快研究扬武大开门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工作。

  (五)稳步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

  以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县为目标,完善设施,激活机制,扩大宣传,着力打造花腰傣品牌,做活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及旅游沿线配套建设,发展星级宾馆酒店及农家乐,积极做好大沐浴民族文化生态村、龙泉公园、陇西世族庄园AA级景区申报工作。抓紧花腰傣商标注册,开发以民族特色食品、花腰傣民族服饰为主的文化旅游商品。抓好戛洒镇省旅游小城镇建设项目,发展戛洒汤锅等特色饮食文化产业。强化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00万元以上。

  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互助作用,加快“小商品、大市场”的培育发展步伐。巩固发展商业贸易、邮政通信、仓储运输、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行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超市、品牌直销。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启动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拓宽家政、物业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领域。积极发展中介、广告、社区服务等潜力较大的新兴行业。加强市场监管,推进诚信建设,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水平。

  (六)抓好财税金融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科学理财,依法治税,继续抓好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的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坚持“一争取、二引进、三盘活”,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补助,力争上级支持资金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10%;综合运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手段,积极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着力提升传统财源,培育新兴后续财源。充分挖掘政府性公共资源,在盘活土地、房屋等国有资产的同时,加强对基金、规费等非税收入的征管。

  正确处理“吃饭”与“建设”、“到位”与“退位”的关系,坚定公共财政建设的方向不动摇,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重点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财源建设等领域倾斜。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鼓励乡镇发挥优势,积极培植新的财源,在保证乡镇刚性支出的前提下,建立相应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建立信用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改善服务,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发挥金融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鼓励发展商业保险,加强乡镇保险营销网点建设,努力扩大保险业的服务领域和覆盖面;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增强抵御重大疫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七)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推进高效蔗糖产业化技术开发示范,抓好云南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逐步解决教育欠债,提高教育公信度;改造中小学危房,新建校舍1.28万平方米,完成新平一中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建设;加快发展职业高中。成立民族文物馆,启动花腰傣民族民间传统项目开发,繁荣广场文化,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完成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综合楼、120急救中心、远程可视医疗县县通工程建设,抓好县医院扩建前期工作。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完成县城游泳池更衣房、网球场和少体校学生食堂建设。

  努力扩大养老、工伤、生育、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认真落实好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对弱势群体救济救助,组织130名困难白内障患者接受第二列“健康快车”复明治疗,实行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和全县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继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支持法院、检察院工作,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完成检察院办案和专业技术用房建设、看守所搬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打”方针,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努力创建“平安新平”;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加快创建“无毒县”、“无艾滋病县”;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防范和打击“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强化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努力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各种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安全监管,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新平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增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强化防灾教育,提高群众应对自然灾害救助和互救能力。

  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龄事业,进一步做好统计、物价、气象、供销、便民服务、电子政务、侨务、外事、史志、档案及国防教育等工作。

  (八)实施民心工程,办好10件实事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省、市对“三农”的投入,着力办好10件实事。

  一是在完成基本烟田建设项目和沼气池建设任务的同时,完成10座小坝塘建设和6件人畜饮水工程;二是新建群体式集约烤房2000余座,培训烟农烘烤骨干500人,促进烤烟生产提质增效;三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救助贫困大学生100人;四是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解决23个村民小组通电和20个自然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五是对全县334名村医分6批集中培训,提高村医诊疗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六是加大特困人群的救助力度,实施4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标准化综合扶贫工程;七是投入资金30万元,对贫困村组实行包谷良种补贴;八是投入资金120万元,实施10个村委会办公危房改造;九是加大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有组织向县外输出农村富余劳力1500人;十是适时加大对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继续巩固肥猪养殖示范村5个,新建良种仔猪示范村3个,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大户200户,完善乡村畜牧防疫体系建设。

  四、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增强行政能力,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发展思路、科学的行政方式、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加快清理行政许可规定、行政许可主体和不合法的行政收费项目;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坚持从严治政,提高行政效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察实情、讲真话,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切实改进文风政风,大力整治“软、懒、散”现象,杜绝各种推诿扯皮,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确保政令畅通和高效运转。完善效能监察制度和行政投诉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纠正和查处不认真履职、不及时履职、拒不履职和不依法履职等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保证尽职尽责,出勤出效。

  坚持科学理政,强化行政效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推动各个方面的相互适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为民勤政,转变工作作风。树牢宗旨意识,把实现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要、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结合工作实际,抓紧研究和细化各项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严格目标考核,强化督促检查。开展“争取支持比比看”的内部考绩活动,坚决克服停留于开会搞动员、发文作部署、电话问进度、坐车看成效等形式上,两眼向上争支持,两手向下抓落实,把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落实到人。

  坚持廉洁从政,树立良好形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厉行节约,坚持接待标准,反对奢侈浪费,以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贯彻执行《公务员法》,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鼓舞着我们,新的目标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求真务实,乘势而上,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任务,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新平县人民政府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平县人民政府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